大咖派丨段世伟:追求卓越,从培养学术自信开始 | ||
| ||
段世伟,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曾获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多年从事医学遗传学及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包括2篇esi高被引和1篇esi热点论文,总引用率8000余次。 他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8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担任国家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抗癌学会青年委员会、美国人类遗传学会、美国药物基因组学学会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师长,他亲切不失严厉,聚焦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作为学者,他求知不曾怠惰,践行科研教育的改革创新。从课堂到实验室,从课题论文到学科竞赛,“深度学习”是他一以贯之的育人之道。 段世伟,一个牵风筝的人,一名“深度学习”的反馈者,一位与学生同行的合作者。 牵风筝的人 “他们就像风筝一样,失去牵引就会坠落。他们顺利时会自己乘风而上,而没有风的时候,就要靠你要调整,要拉一拉,给予他们动力。” 走出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段世伟乘上回国的航班,重返校园,成为一名教师,成为一位“牵风筝的人”。长期积累的科研经验,内化为他的教育方式——“学术自信”就是他手中抽象的风筝线。 “你越是想追求卓越,慢慢的,你就会在卓越的过程当中收获成功的果实,或大或小,或甜或熟,但是你付出了就不会遗憾。”追求卓越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术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能动自主的源泉,攻坚克难的基石。 何为学术自信?段世伟认为,这是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从内到外的精神焕发”。从一篇文章的选题、架构,到一张图表的绘制、一栏数据的测定,段世伟的学生团队中,正不断涌现着拥有学术自信的科研新人。不断的撰写、修改、投稿,在不断通关过程中,学生品鉴文章的能力逐步提升,并成长为拥有辐射能力的领导者,传递着学术自信。 竞赛指导老师、家长、朋友,段世伟切换扮演着他们身边的“npc”,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个性化的“自信的钥匙”,开启下一关卡的大门。省赛特等奖、期刊高分论文,在由外驱到内化的过程中,这把钥匙也从有形变为无形,成为更广阔人生中受用的“硬通货”。 在牵风筝的人的注目里,乘风的风筝,成为了展翅的雄鹰。 深度学习的反馈者 “我觉得深度学习可以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快速帮我们判断哪一块是有基础的,哪一块是具有很大潜力但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基础的地方。在接触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它蕴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可以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深度学习的概念来自于人工智能领域,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向,旨在建立简单模型,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从而适应各种复杂对象。段世伟将这“以目标为导向的效率工具”应用于自己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挖掘有限时间的无限价值。 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是第一步,而在建立学术自信的基础上,段世伟始终贯彻深度学习的系统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为一名“攻坚者”和“开山者”。 打开手机,微信置顶是十余个学生团队每时每日的汇报,段世伟肩负起反馈者的责任。反馈意味着即时、交互和渐进,庞杂而繁复的内容因此被拆分、细化。这样的机制锻炼了学生的规划意识,进而从自信到自律,面对横亘或未知的挑战,无畏、勇敢却不盲目。 每一凿,每一斧,精准而铿锵。 同行的合作者 “天才是有基本法的。”当谈到自己的学生,段世伟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闻道有先后,作为师长,亦是前辈,段世伟自己视作学生的合作者,致力于共同的科研目标和学术追求;而这些想法天马行空的年轻人,则给予了他多样性和无限可能。 无论是作为基石的“学术自信”,还是一以贯之的“深度学习”,段世伟给予学生们的从不只是一段反馈、几行批注,而是陪伴和同行。 作为浙大城市学院百强之路上的同行者,段世伟和他的学生们齐心奋进着。相对于“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一种无序、混乱,“深度学习”思维方式下的前行笃定、踏实,明确而明朗。于是,段世伟在医学院的学科建设中依然贯彻着这种由工科思维衍生的哲学智慧,以指标的方式将目标量化,在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中,一步步迈向“卓越”,最终实现跨越和飞跃。 文:沈嘉炜 |